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
自从香港“撤辣”政策落地后,香港楼市就爆了,一位香港中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:最近过来买房的人一批接着一批,前两天有个客户从西安飞过来,上午11点到达,下午2点就签好了购房合同,一次性买了三套。

毫无疑问,“撤辣”的效果相当强,吸引的不仅仅是当地的购房者,还有大量内地客户,与之相比,内地楼市恐怕就是一潭死水了,最起码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。

可内地楼市的真实情况,或许和大家所认为的有些许不同,3月16-17日,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包括北上广深,以及杭州、合肥、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在内的11座城市,发现如下现象:

楼市环比升温,成交量、带看量环比均有明显提升,超高认购率、外地购房客出没、销售“挑灯夜战”、开发商花式推盘等热闹景象在部分“网红楼盘”中重现江湖。

就拿上海来说,根据具体的报道,截止到3月14日,上海第二批次的22个楼盘中,有多个楼盘出现认购量大于房源量的情况,需要摇号选房,其中最高的认购率超过500%;而在第三批次的项目中,同样存在这种情况。

可以这么说,这些城市的实际情况与“冷清”不完全沾边,虽然说单独的某个楼盘或者某个城市无法代表整体,但市场是相互传导的,疯抢房子的出现,自然会对预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。那么话说回来,为什么会重新出现“疯抢房子”的现象呢?

第一个原因,一些数据,给人带来了希望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2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20.5%;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百强房企销售规模同比下跌超50%;克尔瑞数据又显示,重点30城销售同比下降50%。

看到这些数据,大家有楼市“完蛋”“没救”的想法一点儿都不奇怪,可不要忘记了,去年的一二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,疫情三年积压的购房需求在年初集中释放,所以直接拉高了同期基数,换而言之,去年1-2月的数据是不真实的,无法反映楼市调整阶段真实的销售情况。

因此只通过销售数据就把楼市一巴掌拍死是不太合适的,除了销售外,另外几项数据,则可以说明楼市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。

1、今年1-2月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%,虽然依旧在降,但与去年相比,降幅收窄0.6个百分点,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的话来说,开发投资没有延续去年降幅逐月扩大的趋势,出现边际改善。

2、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TOP100房企拿地总金额同比增长30.6%,城市土地溢价率上升,像合肥在2月底举行的今年首次土拍,共成交三宗居住用地,平均溢价率为29%,最高的一块更是达到54%。土拍是楼市的风向标,现在房企拿地意愿恢复,还有高溢价,这又何尝不是楼市向好发展的标志呢。

3、1-2月,限上单位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.6%,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.1%。家具市场和装修市场销售额增长,很显然是装修房子变多了,这一数据也间接印证销售情况有所转变。

4、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,今年物价增长目标为3%,简单地说,物价上涨,建房子的原材料也会跟着涨,成本上去了,开发商又怎么可能会“松口”呢?

出现“疯抢房子”的第二个原因是,住建部定调,给商品房市场、给购房者注入强心剂。

首先来看看住建部在近段时间都说了什么:

1、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,各城市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,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准确研判住房需求,根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、引导配置金融资源,实现以人定房,以房定地、以房定钱,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、结构合理,防止市场大起大落。
2、完善“保障+市场”的住房供应体系,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,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。
3、科学编制2024年、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,提前谋划2026~2030年住房发展规划。
4、不能光看短期,还要看中长期,房地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。

这些定调与楼市有何关系?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解释就懂了:

首先从短期来看,放开权,尽全力稳住市场。

地方对楼市的调控紧跟着中央走,这是绝对没问题的,但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,因此需要地方针对自己再来想办法应对,很显然,在过去,地方的权利不够,但现在中央把权利放开,地方就能放开手脚。

打比方来说,某座城市库存很高,去化周期远超正常水平,那么地方可以控制土地供应,这是从根源上限制了新增库存。与此同时,还要去库存,那我拆迁就不给建安置房了,要么给你房票、要么给你货币,你自己买房去。

在政策的带动下,库存会消化掉,当地再拿出位置好的地块,不设置限价,让开发商高溢价把地拿走,带动预期向上。对购房者而言,高库存的影响大大减小,预期也上来了,那么买房就有了保障。

其次从长期来看,楼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未来这步棋肯定会走好。

之前的文章提到过,我们的城镇化虽然慢,但还在继续,而且城镇仍有300多亿平方米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,也就是说,国内的购房需求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,不是说人口一降,房地产行业就完蛋了,更何况国家不可能对人口不管。

就拿结婚人数来说,2023年结婚人数为近十年来首次回升,比2022年多了84.5万对,结婚固然不代表100%立马生育,但这也是个好的信号。

回到正题,既然楼市有潜力,那么国家要做的,就是让大家相信楼市有潜力,相信楼市会企稳回暖,所以要求谋划年度计划,而且要进行公示,让老百姓看到。

最后是几乎每次会议都会提到的“新模式”。

新模式包含的东西很多,这里就只说说上面提到的保障房,既然住建部提出“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,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”,那么对未来市场和房价的判断,也差不多该明确了。

市场肯定走保障房和商品房两条路,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保障房的规模会越来越大,在这一前提下,经济条件好的,去买价格高的商品房,工薪收入群体,优先选择保障房来解决刚需住房难题。

如此一来,商品房高房价的社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,因为有保障房兜底,同时,商品房价格还能保持稳定,好房子也可以遵循市场规律,该涨就涨。

说到底,楼市调整到现在,也许还没到老百姓所认可的底线,但住建部的定调却是在告诉我们,现在就是政策底,在全方位政策的共同作用下,供需、开发商负债、高房价的社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,房地产会健康平稳发展。

那些先知先觉的人,他们自然是相信中央的,再结合一些回暖的信号,认定现在已经触底,当然要赶紧入手,所以也就出现了市场火爆的现象。相对的,那些卖掉房子的人,在楼市企稳回暖房价升高后,自然就是白白送人钱了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,流量包1分钱起,负载均衡7.3折起,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,速来抢购
Top